整理旧照片时,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突然映入眼帘。照片里,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两个孙子的照片,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骄傲。照片背面工整地写着:林则徐第五代嫡孙女林桂华女士与考入清华、北大的两个孙子合影。这熟悉的字迹瞬间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,往事如潮水般涌来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一个春日,我专程前往大连海军老虎滩干休所拜访一对特殊的老人。在大连这座滨海城市,像他们这样安享晚年的老人比比皆是,平日里买菜做饭、散步闲聊,过着再普通不过的退休生活。但若用历史的放大镜细细观察,这对伉俪的人生轨迹却堪称传奇。徐桂华与郭成森,这两个看似平凡的名字背后,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日式老宅门时,我原以为会看到戒备森严的警卫或是富丽堂皇的陈设。然而眼前只有一对相互搀扶的银发老人,和一间简朴得近乎寒酸的客厅。褪色的木质家具、斑驳的墙皮、老式收音机,处处都诉说着岁月的痕迹。可就是在这方寸之间,却住着一位曾让英国首相丘吉尔都竖起大拇指的战斗英雄。
展开剩余69%郭成森老人的军旅生涯堪称一部活历史教科书。谁能想到,眼前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,年轻时曾在诺曼底海滩的枪林弹雨中指挥炮火?据史料记载,他单是在那场战役中就指挥发射了上千发炮弹。每每谈及这段经历,老人浑浊的双眼就会重新焕发光彩。我仿佛能看到1944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军官,在肯特号巡洋舰的甲板上沉着指挥的身影。
这位海军名将的传奇始于杭州西子湖畔。14岁那年,怀揣报国梦的少年毅然报考福建马尾海军学校。1943年,经过层层选拔,他成为80名赴英美深造的海军精英之一。最终,郭成森与19名同袍踏上了前往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的征程。正值二战最激烈的时期,这些中国军官被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肯特号,与盟军并肩作战。
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44年4月30日的凌晨。担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敏锐地发现了德国提尔比兹号发射的鱼雷,及时发出警报使战舰成功规避。英国舰长为表谢意,特意设宴款待他和战友卢东阁。两个月后的诺曼底登陆战中,郭成森更是在枪炮轰鸣中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。1945年雅尔塔会议期间,他随舰护送丘吉尔首相时,那位铁腕政治家特意握住他的手称赞道:'年轻人,做得好!'
1949年,郭成森的人生迎来重要转折。他成功策划了国民党长治舰起义,并在这段特殊时期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——林则徐的玄孙女林桂华。同年,他被张爱萍将军任命为长治舰(后更名为南昌舰)首任舰长。1950年人民海军成立周年庆典上,郭成森作为功勋舰长接受了检阅。
退休后的郭老在大连舰艇学院继续培养海军人才,直至2004年与世长辞,享年84岁。在多次拜访中,最打动我的是这对革命伴侣相濡以沫的感情。林桂华女士举手投足间尽显名门闺秀的涵养,她父亲与郭家是世交,自己又是郭成森姐姐的学生。1949年9月16日,他们在简朴的婚礼中许下誓言,从此风雨同舟。
记得有次拜访时,林奶奶像捧着珍宝般取出两个孙子的照片。照片里两个阳光少年分别手持清华、北大的录取通知书,老人家眼角的每道皱纹都盛满自豪。这可是真正的'别人家的孩子'啊!我不禁感叹。正是夫妇二人言传身教的家风,才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后代。
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深知良好家风的重要性。1993年考入大连大学中文系后,我便立志投身教育事业。在大连大化子弟中学执教的岁月里,我始终以郭老夫妇为榜样。2002年攻读辽师大研究生期间,师从梁归智教授专研《红楼梦》,后创办三味书屋公益学堂,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。每当我站在讲台上,总会想起那对朴素而伟大的老人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,以及他们用一生书写的家国情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